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一點猜測



我無意要為現下的一些現象狂妄地下結論;

相反地,我只是想分享一些我的猜想和擔憂;

更重要的是,它們可以用某種不明顯的方式,紀錄我對生活的看法。








在亮群在部落格上,看到了他哀嘆著人民對於小班制公投、野草莓運動的冷漠;我想,這的確是很令人難過的;但,即使這些活動的初衷純粹、正當、理由充分,如果沒有足夠的政治性、或商業性的宣傳,實在很難贏得大眾的關注、以及這些關注所帶來的珍貴影響力;我覺得,在這樣一個資訊開放的時代,不夠聳動、不夠淺白、不夠立場鮮明的聲音,似乎一下子即會被其他資訊所淹沒、很難在這樣一個開放的資訊平台存活下去;



儘管大多數人對一般不具有太多政治色彩、商業利益和娛樂價值的議題不大有興趣,儘管他們的態度多少令人失望,但我想,這實在不令人意外;我以為,這樣的冷漠是群眾非常特出、也非常基本的特質;這種特質有沒有辦法被改變呢?我們是否可以做點什麼來改善它呢?我不知道,我這部份的知識非常貧乏囧,但我猜想會越來越困難;就如我前面所說的,現今這般開放的資訊平台,或許比從前任何一個時代都來得豐饒、卻也同樣來得險惡;取得資訊的方式越來越即時、簡便,這意味著許多資訊和議題的生死存亡、起落生滅,都將取決於點擊滑鼠的一瞬間、取決於螢幕畫面映入眼簾的一剎那;或許,我們將越來越難去要求人們在茫茫的資訊大海中、費心關注任何的特定議題;人們可能會漸漸傾向於用第一印象、自身利益、或是當下的情緒狀態來解讀、分析所看到的資訊;那麼,當我們希望某些議題或理念受到大眾的關注時,就算我們把理念解釋得更清楚、把論點鋪陳得更無懈可擊,我們又怎能奢望大眾會去仔細檢視這些細目呢?



若要將潛藏在大眾輿論之中的力量引發出來、用於推動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理念、議題本身可能不再足夠(甚至到後來變得無關緊要);我們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段、一些辛辣的宣傳元素,以便在資訊尚未從觀眾的視網膜上褪去之前,燒烙出足夠深刻的印象;我可以用更憤怒的語氣喊話、用更大的音量去抨擊持相反立場的陣營;我們可以適度地引入政治色彩,佐上一點類似藍綠二分的說詞,或許能有效地激起看者的情緒與注意力;我們要在鏡頭前演出一齣齣熱情洋溢、義憤填膺的戲碼,再適量地加上身處弱勢、遭受迫害的情結──即使事實真是如此,我們更要將弱勢的形象用力地放大、放大,讓同情心源源不絕地匯聚過來 ... ...



這些做法若坦然地說將出來,似乎不大討喜、也未必可取,但,為了要推動一些必需的改革、正確的理念,我們迫切需要眾人的注意力──這些手段是不得已的,而我們的理念是必須被推行的;不擇手段贏得眾人的注意,是我們的責任!



但是,我很懷疑,在這樣的運行模式下,那份初衷還有多大的意義可言?大眾不是因為理念本身而產生興趣、也不是因為理念本身而投注心力,這樣即使理念本身在實務上終於佔得一席之地,又有誰真正有資格喝采呢?何況,經由這些未必合於理念、甚至是背道而馳的手段,即使我們身在推動者的團隊中,我們也未必能保持清醒、保持注意力在我們的初衷之上,甚至反過來被上述的手段引開注意力(政治、情緒等);到了最後,再也沒有誰認得清真正核心、重要的問題所在,殘留下的是一大灘理也理不清的分裂、對立、和頑固的意識形態──當然,這樣的前景完全是我個人的猜測;至於實際上可能會怎麼走,我不知道。



我這樣的猜想當然是十分粗糙的,但,我只是想試著說明:資訊、議題之間的競爭模式和規則,已經因為越來越普及的資訊網,而產生了令人不安的改變了。我想,我們恐怕漸漸不能再以一個議題的本身來估量它在這個資訊網中的消亡與否;而我們不擇手段的程度,或許必須遠遠超出我們原來所秉持的道德標準──我這樣的想法或許太狂妄了囧!但這的確是我所擔心的;或許,我偶爾還是會在心中悄悄期待,有某個英雄願意發揮自身的智識與魄力,帶著理念與熱情,推動整個時代一起前進 ... ... 但這畢竟是種越來越古老、殘破、遠離實際的想像了;我們這個時代還會有所謂的英雄嗎?我──呃,我不知道,但我猜,就算真有英雄,他也很可能選擇合於這個資訊生存遊戲的運作法則、不再具有我們所熟悉的英雄形象了;那樣的時代、那樣的英雄形象,已經在這茫茫資訊大海中永遠迷失了方向、被甩在遙遠海平線的一端,再也、再也追趕不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