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過年







這是外公過世後的第一個過年



當然,我其實並不是很清楚狀況;除了我媽的兄弟姐妹,我並沒有和誰特別親近,因為我個性不大活潑,而且台語欠佳。通常,只能默默坐在位子上,勉強從大人們的閒聊中──時而大嗓門、時而緊張地壓低聲音──試著理解整個家族的氣氛,在外公過世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誰在竊喜、誰在哀傷、誰向前邁進、誰自甘下流。大部分的消息,大或小,重要或不重要,光采或不光采,都被輾得碎糊糊、黏搭搭的,七拼八湊傳入我的耳朵。



一開始,我猜想這個家族正逐漸傾頹。後來,姐提供另一套想法與說辭:「一個新秩序的建立。」我試著釐清、試著思考,但事實上,我沒什麼好思考的。從頭到尾,我呆坐在位子上,像個局外人,而在情感上,嚴格來說,我也扎實地是個局外人。這樣一個迷離的角色令我頭昏腦脹:我總以為自己仍有種若即若離的家族情感,彷彿我不這麼以為,就會被人們、被自己評為離經叛道、十惡不赦。吃飯時,任何一人的靠近都令我手足無措。我想是因為我同時想要逃離、又想要試圖親近他們的緣故。



我後來越是細想,越覺得索然無味,而外公的過世給我的感受也不再單純,彷若它已和那僵化的家族情感漸漸併合,成為了令我同時想要逃離、又想要試圖親近的東西。我總覺得,隨著年歲增長,人事遷移,這樣的衝突感,也慢慢地、慢慢地,變得習以為常了。







張愛玲於〈留情〉末段寫道: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她描述的是不是這樣的感受呢?她的話總讓我覺得鬼氣森森的OTL。










5 則留言:

  1. 我們身為世紀交替的人類

    本來就很難跟老年人溝通XD

    〈我也不太會講台語〉

    回覆刪除
  2. 千瘡百孔嗎?有時多一點新的表面積也是好的



    p.s.大後天見(笑)

    回覆刪除
  3. 那讀她的小說你豈不是脊椎都涼了

    回覆刪除
  4. 像我 每次過年也是和你一樣



    看到大人也不知道要說啥〈他們是說國語〉



    雖然 自己一直盡量找話題說



    但是 我就是感覺跟他們格格不入



    畢竟 不同年齡的人 思想和價值觀也不一樣



    所以所聊的話題也就當然不同



    〈像他們每次共同話題就是政治 但我不喜歡〉

    回覆刪除
  5. 我也發現自己越來越難融入年夜飯桌上的氛圍,



    我甚至感到有點手足無措,



    不太想講話卻也覺的不妥,



    我可不想變成我想像中的自以為是的高中生。





    不過我至少發現了伊健有趣的事,



    越了解一個人的生活背景,月可對他投注更多想像;



    而我發現家族的每個成員都是理想的模型,



    因為身於這個家本身一定可以知道每個人的爸媽,手足

    是怎樣,也就是他們的家庭背景;



    當然也可以觀察他們的互動關係,



    這樣一來每個人都是動態的模型,



    可以檢視一下很多不同的人際、生活模式,



    甚至是互動關係中的權力分配,



    不僅可以當作人生經驗的參考點,



    亦可作為排遣時間的有趣活動。

    回覆刪除